柳敬亭者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9-16 13:18:38
现在有很多关于名人名仕的作品和人物传记出现在同学们的生活中,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习这些人的精神和信念。所以今天,我们学大教育也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柳敬亭者的文章,希望同学们可以喜欢。
~柳敬亭编辑
柳敬亭(1587一1670)名敬亭,号逢春, 祖籍南通州余西场人(现余西古镇)。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
中文名柳敬亭出生日期1587逝世日期1670祖 籍南通余西场目录
1人物经历
▪ 祖籍一说
▪ 早年生活
▪ 艺术生涯
▪ 晚年凄凉
2人物轶闻
3政治主张
4个人著作
▪ 概述
▪ 柳敬亭传
柳敬亭(1587一1670)原名曹永昌,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通州余西场人。祖、父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在泰州-余西间往来经商。永昌之父奉永昌之祖命,或之泰州,助永昌之叔一臂。永昌少年好动,或随父至泰州叔父歇脚处一游。因十五岁时在泰州“犯事”当刑,遂隐姓埋名,浪迹苏北市井之间,说书度日。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渡江南下,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时,想到自己尚在捕中,“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从此,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柳敬亭。
1人物经历编辑
祖籍一说
柳敬亭是通州余西人,凿凿可据。为什么还流传着柳是泰州人的说法呢?这主要是受与柳同时代文人吴伟业的“误导”影响。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黄宗羲的《柳敬亭传》一文亦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沿袭了吴伟业的“误导”,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关于柳敬亭的真名实姓、籍贯、身世[1] ,已有多人进行过考证。据清嘉庆二十一年(1876年)通州余西场曹邦庆撰修的 《曹氏校正六修谱》载:柳敬亭,本名曹永昌,字葵宇,敬亭乃其号。始祖为北宋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世居河北真定府录寿县。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曹氏一脉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间,族人各自西东,曹均济避乱江北,落户通州余西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余西场曹氏族人始修家谱,嗣后430年间五次续修。柳敬亭系二房十三世,与父曹应登举家迁往泰州。 曹姓为余西的大姓,有“九季十三曹”之说。之所以有人说柳敬亭是泰州人,一是缘于他幼时即随父迁居泰州。二是跟他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有关。试想当年的柳敬亭,作为在逃“钦犯”,只能变名异姓,流落他乡,安能坦然将自己的籍贯明白无误地告知天下?
早年生活
15岁时强悍不驯,犯法。得泰州府尹李三才为其开脱而流落在外。先后逃亡于泰兴、如
柳敬亭画像[2]皋、盱眙。因听艺人说书,也在市上依稗官小说开讲,居然能倾动市人。后渡江南下,变姓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沈龙翔《柳敬亭传》)。在云间(今上海市)得到莫后光的指点,书艺大进。之后,到扬州、杭州说书。崇祯七年(1634),“士大夫避寇南下,侨金陵者万家”(吴伟业《柳敬亭传》),柳敬亭也到南京说书。他“一日说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张岱《陶庵梦忆》)。连侨居在南京的吴桥范司马、桐城何相国,也引柳为上客,师傅为莫后光。
艺术生涯
康熙元(1662),柳敬亭于淮南随清漕运总督蔡士英北上至北京,演出于各王府之间,和官僚政客接触频繁,有相当影响。曹贞shou吉《珂雪词》书首附录词话载:“柳生敬亭以评话闻公卿,入都时邀致接踵。……敬亭名由此益重。”后于康熙四年南返,经扬州至泰州。又有一说,谓柳曾两次去北京。第二年又到安徽庐州,后仍在南京说书。余怀《板桥杂记》记他:“年已八十余矣,间遇余侨寓睡轩中,犹说秦叔宝见姑娘也。”至康熙七年,张潮编《虞初新志》,选吴伟业《柳敬亭传》时,在席间见过柳敬亭,这时柳已经82岁。柳敬亭说的书目,虽取之于现成的小说话本,但并不照本宣科,阎尔梅《柳麻子小说行》记:“科头抵掌说英雄,段落不与稗官同”;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记载他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称:“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说明他在表演时,对原文有很大发挥,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他以说表细腻见长,改原作内容,从说书艺术的特点出发,有增有删。张岱说他“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增饰)截(删削)干净,并不唠叨”。在语言运用上,他不满足于平说,而是以轻重缓急制造气氛,以形象化的手法写人、状物。阎尔梅说他“始也叙事略平常,继而摇曳加低昂”。“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
明朱一是《听柳生敬亭词话》也说他“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斛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人,眼前又睹鬼神立,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座
柳敬亭像客惊闻色无主,欲为赞叹词莫吐”。他还善于在书词中补充社会生活,把自己的经历、见闻、爱憎融于书中。对此,黄宗羲《柳敬亭传》写道:“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他在说书中形成的这些特点,一直为后世评话艺人所仿效。
通过对这篇柳敬亭者的文章的阅读学习,同学们对这位柳敬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位名人感兴趣的同学们,希望在课余生活中能继续了解他,学习他。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
初中生同样是学习,为啥学习成绩就是提高不了
2018-11-09 -
2019年中考生必看的政治答题技法汇总
2018-11-07 -
高考生选择专业一定要注意的3个事项
2018-10-23 -
2019年高考专业选择要避免的五大误区
2018-10-23 -
高考生在选择专业方面要考虑的三个问题
2018-10-23 -
2019年辽宁高考报名工作10月22日开始
2018-10-23 -
2019年沈阳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公布
2018-10-23 -
2019年辽宁高考报名办法及报名步骤
2018-10-18 -
2019年辽宁高考报名10月22日-26日进行
2018-10-17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