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黄陵八景-图】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12-14 12:06:28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很多名胜需要大家去领略,为了丰富大家的课外见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黄陵八景-图】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这些名胜。

【黄陵八景-图】百科知识点

黄陵八景,原称坊州八景,是上苍和历史赋予黄陵这块轩辕黄帝发祥、安葬本土的特殊景观,每个景点景致奇特,别具风格,主要分布在黄陵县城周围,其总述为:桥山夜月聚风光,沮水秋风透体凉。南谷黄花开晚节,北岩净石耐寒霜。龙湾晓雾迷长岸,凤岭炊烟接暖岗。汉武仙台遗世界,黄陵古柏茂穹苍。

桥山,位于黄陵县城之北,即现在的黄帝陵山。此山之所以称为桥山,是因为山形如桥,本来桥山脚下的沮水河是从东、南、西三面环绕桥山,然后向东流去,站在桥山之颠,向下望去,就像水潜其底,穿山而过,故得其名。白日望去,满山古柏,郁郁葱葱,山下水流映黛,每当中旬月圆之宵,但见如瀑月光泻入沮水,波光掷狱,银辉万点,给月夜中的桥山、沮水,笼罩上一层空灵神秘的色彩,令人浮想联翩,意境缠绵,别有一番韵味。清嘉庆九年中部县知县丁潮有诗赞曰:雨洗山偏净,风吹月未阑。

黄陵八景,原称坊州八景,是上苍和历史赋予黄陵这块轩辕黄 帝发祥、安葬本土的特殊景观,每个景点景致奇特,别具风格,主要分布在黄陵县城周围桥山夜月聚风光,沮水秋风透体凉。南谷黄花开晚节,北岩净石耐寒霜。龙湾晓雾迷长案,风岭春烟接暖岗。汉武仙台遗世界黄陵古柏茂穹苍。 这是一首题为“黄陵八景”的诗,诗中所提到的八处景致,位于西安城北180公里的桥山。《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这桥山就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长眠之地。黄帝为上古五帝之首,一生历经五十二战大定天下。中华民族最早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与舟车、音律、医学、算术等发明创造皆出自黄帝时期。因此,后人敬仰其功绩,尊为“始祖”。从古城出发,沿西铜高速公路向黄帝陵进发,去瞻仰这位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祖先的“龙驭之地”。汽车过铜川市,一头便扎进了连绵不断的山区。虽然山势不算险峻,可却是典型的高原地形。

往往是你在一番盘旋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从一个巨大的地盆中升起。平坦宽广的道路变得颠簸不平起来,因了这层缘故,车厢里的原本沉闷的气氛渐渐开始活跃。原来黄帝之墓历来多有争议,但传说中提到他最后骑龙升天,百姓洒泪相送的地方就是在桥山。所以后人大都以桥山为其安息之地,并建衣冠冢于山上,加以祭祀。每年的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齐聚于此,举行隆重的公祭黄帝典礼。时间似乎也过得快了,不经意间,车子已经拐进了黄陵县城。下车远眺,郁郁葱葱的桥山映入眼帘。临山有清溪一道绕山而过,宛如一条巨龙卫护在山下。山上苍松翠柏,不计其数,将偌大的山头装饰的碧绿如翠,春色盎然。诗中所提到的“桥山夜月”与“沮水秋风”,想必就是眼下的景致了。虽然现在不是朗月当空,更未到秋风萧瑟时节,但站在山下遥想诗文中所描绘的意境,还是令人不禁悠然神往。我们沿汉白玉石阶而上,来到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面前,这里就是整修后的轩辕庙了。

进庙后左转,有一株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树身粗壮的有如一间小屋。这便是有名的黄帝手植柏,虽历经五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却仍生命力旺盛。净高19米,树身七人环抱有余。距此树不远另有略小的一棵柏树,树身斑痕密布,如乱钉在内,纵横不一的线条交织成趣,格外引人注目。听导游说,当年汉武帝北巡,曾挂甲于此,由此得名“挂甲柏”。更神奇的是每到春暖花开,树脂会从斑痕中溢出,凝成一个个金色透明的小珠。在阳光下璀璨发光,慰为奇观。院子里有历朝历代的名家书法碑刻,这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并不时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不觉间,已经游览到了祭祀大殿前。殿里供奉有黄帝的汉石刻画像,先祖头戴宽帽,身着大袍,双手举起,叉腿而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似乎正在讲述着什么。是在教人农耕?还是在示范音律?望着庄严肃穆的画像,大家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置身于上古时期,亲耳聆听到先祖的淳淳教导。大殿里一片寂静,大家对华夏圣贤的仰慕之心是如此的默契共通,从不因时间,空间的隔阂削减半分。 出轩辕庙向上,山道渐趋陡直,但两旁古树林立,鸟语花香,又别有一番雅致。经过半个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的黄帝陵区。整个陵区面积并不很大,墓前地面略为开阔一些,八柱石亭内有郭沫若于1958年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石亭前置有香鼎火盆供人上香礼拜。除此之外,竟再也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摆设,用以显示墓主人崇高无上的地位。如果说特殊的,倒是陵墓四周那些虬枝盘结,高耸入云的古柏群了。它们或汉或唐,俱已历经千年沧桑,却是遮蔽成荫,绿意盎然的默默伫立在桥山之巅,如忠诚的卫士般不离不弃,其规模、寓意远非那些奢华浮躁的陪衬所能比拟。 我们决定以绕墓一周的古礼以示祭扫,当大家缓缓地绕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了那座隐于古柏之中的“汉武仙台”。原来,自负的汉武帝为显其能,命十三万大军一夜间取土垒成高于陵墓的祭坛用以祭黄。且煞费苦心的将上下石道设为七十七、七十八级,取“七上八下”之意,以示诚惶诚恐之心。

登台远望,黄陵周围地貌历历入目。只见东为凤凰山,形似风,头伏地,尾逶迤,长鸣待飞。南谷以沮水为界,如卧虎平视,偏西山脊呈虎尾巴状延绵十余公里外的老虎尾巴村。西为形似万年巨龟的玉仙山,静卧陵前,历经风雨沧桑仍回首翘望。北为太平山,山形如盘龙在野,蓄势以待。黄帝陵居中而坐,左依龙湾,右携风岭,恰位于龙口之中,形成天下闻名的“龙珠在颌”之状。 站于高台之上,“黄陵八景”都可以在此找寻得到。神奇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气势恢弘而又内藏玄机,给人以视觉到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当我们寻觅的脚步停止于汉武仙台之时,祖先的风范扑面而来。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先人那种勇于开拓,善于创造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优良传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并随之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黄帝陵寻祖,所要苦苦寻觅的,不正是这种精神之后所隐藏着的坚强理念吗?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承先启后,意志上的提炼升华。有力的支撑着我们不断的审视自我,不断的吐故纳新,不断的从暂时的跌倒中坚强地爬起,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长卷上大写一个“龙”字龙的传人归来兮。

桥山脚下的沮水河,发源于陕甘交界子午岭上的沮源关,沮水河自西向东全长128公里,横跨黄陵县境。每当金秋季节,天高云淡,霜叶似火,风清之时,碧水如镜,青山倒影坠入河中,使人仿佛置身在彩墨淋漓的山水画中。漫游在沮水河畔,心中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流连忘返。有诗云:

飒飒风初拂,寒从水上来。

谁知秋未老,不信节先催。

山骨疑翻瘦,云鳞顿觉开。

此心同皎洁,妙处静中该。

【黄陵八景-图】百科知识点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去这些名胜游玩,相信能够使大家收益颇多。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