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家庭教育有无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9-10 19:44:34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但是父母也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些自由,不要想这偷窥孩子的各种隐私,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有无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一些建议。

法禁止偷看子女短信?太夸张!

近七成网友认为,家庭教育问题没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

重庆禁止父母偷窥子女隐私 网友:看上去很美

调查动因

重庆立法禁止

偷窥子女个人信息

从2010年9月1日起,重庆市将施行刚刚通过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条例》把父母偷看孩子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也视为违法行为,将被禁止。

和2007年颁布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重庆的这部地方性条例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尤其是禁止家长偷窥孩子“隐私”这一条,如果从尊重孩子及其独立人格,以及保护隐私的角度看,这无疑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作为监护人,家长有责任教育子女避免不良行为。这在1999年11月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中,早有明文规定。这下矛盾就出现了。如果一位母亲因为担心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接触淫秽色情的音像制品或读物,私自查看了孩子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那么,这种母爱的保护行动,到底是守法,还是违法?

如果依据重庆市的这部《条例》,这位家长应该是违法了。可如果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庆的这部《条例》又变得尴尬了。此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来了,已经忙得脚踢后脑勺的警察叔叔们,到底是抓人,还是不抓?就算这位家长真的“违法”了,应当如何“惩罚”她,又该由谁来“惩罚”她呢?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之前出台的其他一些地方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也出现过。这种介乎家庭教育与法律之间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来处置?敬请参与第三方调查。

线下小调查

八成受访者:

子女隐私权问题

不必用立法解决

重庆立法禁止父母偷窥子女隐私,引起人们的热议。市民们对此怎么看呢?昨天下午,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调查中,10位受访者中有8人认为父母和孩子间的问题是家庭教育问题,不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的形式来解决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2人认为,父母侵犯子女隐私权的现象很普遍,只有以法律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调查呈现

40%父母不会偷看子女隐私信息

[调查概况]昨天,第三方调查就有没有必要立法禁止父母偷窥子女隐私的相关问题,在化龙巷、苏州19楼论坛、梦溪论坛、扬州花满楼、都市圈圈网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截至昨晚8点,397位网友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69%的网友认为父母怎么看待子女的隐私纯属家庭教育问题,没有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来解决。

传统观念认为,父母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责,父母为了教育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于是,许多父母为了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防止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会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日记和手机短信。调查中,51%的网友表示反对父母偷看子女的手机短信等信息,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了青春期,心理日趋成熟,应该有个人空间;33%的网友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关注孩子成长采取的必要措施;另有16%的网友觉得这个问题“不好说”。

《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背法律规定,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那么父母偷看子女短信等信息算不算违法呢?50%的网友认为父母这么做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和保护,不能算违法;33%的网友认为是违法了,子女也该被尊重。

那么像这种偷看子女短信、日记等个人隐私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上升到立法层面来禁止?20%的网友认为有必要,子女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法律上的权利。家长侵犯孩子隐私权的现象太普遍,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应该被禁止;但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比例明显占了上风,69%的网友认为这个问题没必要立法,纯属家庭教育问题,虽然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出发点是好的。

禁止家长偷窥孩子“隐私”,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是,从法律执行的角度看,这样的规定能起到效果吗?调查显示,76%的网友认为立法禁不了父母偷看子女隐私,因为这项规定在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只有10%的网友认为只要子女敢于举报,就能够禁止。

作为父母,你会不会偷看子女的隐私信息呢?27%的网友出于关爱会偷看子女的隐私信息;40%的网友表示自己很尊重子女的隐私权,不会这么做;33%的网友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作为子女,发现父母偷看自己的隐私又会有什么反应呢?3%的网友表示很生气,会举报父母;51%的网友表示虽然很生气,但是不会因为这种事真的去告父母;33%的网友选择和父母深入交谈,防止他们继续偷看自己的私密信息;13%的网友表示无所谓或者不敢怎么样。

专家访谈

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专家刘勇:

立法难防父母偷看子女“小秘密”

今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规定,父母偷看孩子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也视为违法行为,将被禁止。这项规定能否真正起到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作用?

“法律执行过程中没有可操作性,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几乎没有帮助。”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专家刘勇认为,从法律专业角度来讲,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如果受到法律上的侵犯,应由父母提起诉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出现父母侵犯子女隐私权的事件,家长肯定不会自己告自己。因此,虽然立法禁止父母偷窥子女隐私,保护他们隐私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方式达不到目的。

家庭教育专家曹华:

爱孩子,绝不可以缺少尊重

南京国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家曹华认为,现在许多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点小秘密,他们也需要拥有隐私权。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关注,甚至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曹华认为,如果父母一意孤行继续侵犯孩子的隐私,那只有二种结果,一种是让孩子自闭,一种是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平等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曹华说,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允许孩子和你争论,和你讨论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和指责,这正是目前许多父母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的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失败,不是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少尊重。”

通过上面的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有无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一些建议,家长们应该知道了,在平时应该尊重孩子隐私,不要偷看孩子的秘密。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