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1 16:51:49


动物也是有生命的,虐待动物就是不尊重生命,长大后很可能有暴力的倾向。下面是学大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5年10月12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财经大学大二学生虐猫事件在网络引起激烈讨论。10月8日,一段虐猫视频被发布在网上。已证实虐猫者之一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大二学生刘某。视频有80秒,学生刘某用热铁烫猫咪的下体和嘴巴,让猫下油锅,把猫的舌头穿孔等,手段残忍暴力。

视频中配发的文字称,事发地为广东财经大学宿舍。事发前,该校学生在宠物市场购买了一些猫,此后就用各种残忍暴力手段将其虐待致死。这些学生的虐待动物背后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具有暴力倾向,甚至会杀人。美国预防虐待儿童与动物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阿尔考说,那些对虐待动物着迷的孩子实际上已经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他认为暴力倾向会从人的幼年时期延续到成人时期。

更有报告指出,那些曾经虐待过动物的人,几乎都支持体罚。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仅对仁爱和慈悲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可能会促使他们把对动物的暴力转变为对其他人的暴力,甚至这些施暴者很可能不会对这种暴力行为感到内疚,并且可能会再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虐待动物的行为?天生的遗传因素是原因之一,比如心理学家在1993年研究发现,缺乏单胺氧化酶基因或单胺氧化酶活性低的男孩更容易有虐待或暴力行为。

有很多孩子的虐待或暴力行为,可能源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创伤所导致。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要么受到过父母的严厉管教,甚至是体罚,要么是内心的负面情绪一向被父母所忽视。当他们内心充满愤怒却又无处表达时,就可能通过虐待小动物宣泄心中积压的情绪。

家庭教育对避免孩子的暴虐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即使有些孩子先天攻击性强,只要父母从小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及仁爱品质,孩子也能做到与环境和他人和睦相处。

首先,在教养方式上,父母要避免独裁型的教育风格,那些不倾听孩子意见,家长不关注孩子心声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他们心理受挫,潜意识里积压不满和愤怒。特别是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不仅容易被父母的暴力行为伤害身心,而且粗暴教育也给他们起到了负性的示范作用,这些孩子往往缺乏爱心,更具有攻击性。

其次,父母要培养孩子情绪控制和疏导能力。根据挫折攻击理论,人在受到挫折时,往往会升起愤怒情绪,这种情绪会促使人做出破坏和攻击行为。很多孩子对动物的施虐行为,往往也是发泄心中郁闷,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父母从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表达和释放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比如当孩子哭泣时不要斥责,随着他们的年龄的成长,可以学会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释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再次,父母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共情,通情达理”,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提出。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同理心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即能将心比心地感觉他人的情绪及感受,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

孩子的同理心与生俱来,但受后天的教育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共情能力很强,能及时感受到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并积极做出回应,则他们就会逐渐地学会体贴和关爱他人,生成仁爱品质,远离暴虐之心。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我们学大。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