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6年中考化学-复分解反应讲解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11 20:14:12


复分解反应是我们中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中考化学复习很重要,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对于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我们做了如下详细的汇总,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详细内容如下,2016年中考化学备考点-复分解反应讲解。

复分解反应(double replacement reaction),初中九年级下册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

1、基本简介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通过互相交换成分并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模式为AB+CD→AD+CB。它是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之一。复分解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反应是复分解产物再发生氧化还原,而不是复分解的结果)。

2、发生条件

1.生成难溶的物质:如生成BaSO₄、AgCl、CaCO₃,Cu(OH)₂等沉淀。

2.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生成CO₂、H2S等气体。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生成H2O、弱酸、弱碱等。

有时复分解反应的2种反应物中的一种要为溶液(即有水参加)例如Ca(OH)2固体无法与CO2反应,要有水参与,形成Ca(OH)2溶液,溶液中电离出钙离子与氢氧根示例指导

3、酸与盐

(反应时酸可以不溶,例如硅酸溶于碳酸钠浓溶液)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如:2HCl+CaCO3=CaCl2+H2O+CO2↑(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下同)

H2SO4+BaCl2=2HCl+BaSO4↓

HCl+AgNO3=HNO3+AgCl↓

大多数酸都可以与碳酸盐(碳酸氢盐)反应,生成新盐、水和二氧化碳。以钠盐为例: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4、酸与碱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O

H2SO4+Ca(OH)2=CaSO4↓+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Ba(OH)2=BaSO4↓+2H2O

2HCl+Cu(OH)2=CuCl2+2H2O

2HCl+Ca(OH)2=CaCl2+2H2O

HCl+NaOH=NaCl+H2O

2HCl+Ba(OH)2=BaCl2+2H2O

5、盐与盐(可溶)

反应时一种盐完全可以不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除非产生气体),例如硫酸氢钠溶解碳酸镁。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6、盐与碱

反应时盐和碱均可溶于水,碱难溶的例子见于硫酸氢盐溶解氢氧化镁,盐难溶的例子见于氢氧化钠溶解硫酸铅。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3NaOH+FeCl3=Fe(OH)3↓+3NaCl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都不会与氯化钠发生反应。

酸与金属氧化物

例如: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注意: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特例:NaOH+Al(OH)3=NaAlO2+2H2O

上文就是关于2016年中考化学备考点-复分解反应讲解,希望对复分解反应知识点还不同的同学好好学习,已经掌握的同学再复习一下。

7、总结

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等弱电解质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再与CO2反应生成CaCO3和H2O。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