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52年后重返铁西区兴工四校小学课堂

来源:沈阳教育     时间:2016-08-16 14:43:16


母校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们是她怀中驶出的小船,无论我们将来停泊在哪一个码头里,都闪烁着她的一盏航灯。下面带来的是52年后重返铁西区兴工四校小学课堂的资讯内容。

“生命就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但美好的回忆却可以在心里回放。让我们的生活像静静的山、淡淡的水,安静平稳,偶尔泛出涟漪。”

铁西区兴工四校。

21位花甲老人坐在这所小学教室里,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师杨德本(杨东升)和沈春玲正给他们上课。这些最小的也有六十几岁的学生和老师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中。因为放暑假了,校园里静悄悄的。这是时隔52年兴工四校58届六年一班同学的第一次聚会。挂在黑板上的大红条幅上写着“半个世纪重聚首,不忘恩师展风流”,算是这次聚会的主题。当年的毕业照上有51人,而如今参加聚会的只有21人,没来的同学中已知有4个同学去世,13人失联……

记者想起了一句古诗:“老矣真堪惜,回首望云中。”老师具体讲什么,对于这些同样经历过人生高低起伏、世界沧桑巨变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上这样一堂课,想有一个致青春的仪式。戴红领巾,行队礼,听恩师授课,他们想留住流逝的光阴,还想留住一份师道尊严。而这样的“留住”并不复杂。“小胖子!”81岁的沈春玲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就把65岁的学生刘家承带回到了52年前……

刘家承心里有一个遗憾已无法弥补。

“我和老同学赵辉两次偶遇,却一次都没聚成。1991年的时候,我女儿在127中学读书。那时学校常开家长会,去开家长会的基本是妈妈。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妈有事,我去了。刚坐下,后边就有人捅咕我。回头一看,这不是赵辉吗?我们在毕业27年后就这样巧遇了。赵辉儿子是班长,我女儿是副班长,俩孩子是前后桌,想想真是缘分。见得巧,别得快。来去匆匆,都是人,都忙着工作,为事业,为生活。这一别若干年过去了。到1994年,我俩在兴工街轧钢厂门前,第二次偶遇了。我那老同学,近1.8米的个头,一头的卷毛,一张嘴就笑,先笑再说话。我俩谈工作,谈事业,问寒问暖,还约定要找几个老同学小奎呀、时和啊,好好喝点酒,叙叙旧,聚一聚。但这一说就这么过去了。等时间转悠到2000年,一天我女儿回家告诉我,她同学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同学赵辉,几个月前患癌症走了。赵辉那英俊的样子,大个儿,满头的卷毛,还有曾经的两次握手……我们连次正经的聚会都没有,他就默默地告别了,给我留下的却是深深的遗憾!”

为了不再留更多的遗憾,刘家承在2016年年初和另外三名同学建了个“兴工六一”微信群,他主动当起了群主。“群把老同学从四面八方招集而来,班长、靓男、才女蜂拥而至!我们要把失去的补回来,人生就不会再有遗憾!退休属于自己人生新的起点,我们还有好多时间,我们能跳、能吃、能喝!让我们任性吧!时间不老,同学不散……”

同学群里的人数不断增加,聚会自然水到渠成。

聚会,必须寻到两位恩师。

当年接手五年一班的是沈春玲老师,接手六年一班的是杨德本老师。

65岁的高晶和老同学李振芝顶着烈日寻沈老师整整跑了三天。“先打听到沈老师退休的学校,可学校正值放假,找不到人。又到当地派出所去查,但需要开介绍信。等弄到介绍信了,派出所提供的信息只是沈老师家的楼号。一个楼号百余户人家,从小区住户打听,没收获。接着去街道办事处,办事员提示可以拿到身份证号寻一寻退休人员档案,可后来在派出所拿到了身份证号也没什么用处。最后,我们是在兴工九委黄大妈的帮助下找到了沈老师儿子的电话。”电话通了,沈老师家新住址寻到了。

“当夜找上门。开门的那一刻,师生三人定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和沈老师相比,杨德本老师没离开过兴工四校,一干就差不多快40年。寻找杨老师,很顺利。

高晶说:“两位老师在我们班学生心中地位很高。小学四年我们换了不少老师,我们班学生淘气出名,老师都很难应付。一位男老师因为经常用粉笔头打我们,还被我们直接撵出过教室。当时校长对我们都头疼。到了五年级,老师都不愿意接手我们班,但沈老师来了,还把我们管得挺像样,淘气的孩子都老实了。沈老师有什么魔力我们不记得了,但我记得她挨家家访过。六年级换的杨老师是新毕业分来的老师,对我们很用心。我清楚地记得他到我家家访的情景,我们姊妹四个,我是老大,父母又是双职工,所有洗衣、做饭、收拾屋、带孩子都是我的活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回家就没有机会摸书本。杨老师总感觉我的学习成绩不应该差,便来家访,我躲到外边去了。沈老师走后,父母很严肃地对我说,今后这段时间,你不要再干任何家务活了,一心一意学习。虽然离考试还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但有这样的冲刺时间,我很感谢他。”

当年的“小胖子”刘家承说:“沈老师接手我们班时,都利用业余时间去家访。老师对我们很好。有一次听说沈老师病了,正上自习课的我们全部逃课去看望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场景始终挥散不去!”

聚会的时间到了。李本奎、李振芝,还有坐着轮椅的李洪友、从桂林赶回沈阳的张志杰……都来了。远在澳大利亚的那凤琴则不停刷着微信群里的消息。他们和老师都有说不完的话。看到这一幕,兴工四校德育主任史淑姗说:“我也是当班主任出身的,看着这些老校友、老前辈们欢聚一堂,我忽然对我的未来有了憧憬:真心希望52年后我的学生也会邀请我重返课堂。”

杨老师面对讲台下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很激动:“谁说我班里的学生淘气我都不干!你们是我教过的第一拨学生,因为你们毕业取得的好成绩,我还被学校奖励了五元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以你们为荣!”

每个同学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记者感受得更多的是:他们代表着整整一代人,太多的历史印记在他们身上清晰可寻。

高晶说:“我们这代人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小学遇上三年自然灾害;考上初中,书没读两年就赶上‘文革’。到1968年,我们就全体上山下乡。我下乡时在辽中县茨榆坨公社大莲花泡子,那个苦劲儿就别提了。女生照样是出大力的,旱田水田都得干,三九天累得冒大汗,口渴了没水直接吃块大冰溜子。地里泥泞不堪,马车进不到田里,秋收就靠我们背稻子,五六捆就是130斤。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捆子稻子码到我身上时,鞋就陷进去一半。4月份水田育苗,人家社员下田前先喝白酒,我们直接棉裤一挽,蹚着冰碴下水,干活上来脚是又红又肿。青年点房子都是简易房,大凉炕不算事,一到下雪天,被子上都会落一层雪,屋子还总会飞进小鸟来……风湿、腰疼、腿疼都是那时落的病根儿。”

“干了两年,我很幸运被贫下中农选去乡里小学当老师,这可是份让人眼红的活儿,好多人盯着。我干了一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这年开始有回城的名额。我回城直接到了变压器厂。上班报到的第一天,100多人分配进了车间,而我被分到机关搞宣传,后来到厂办当文书,还负责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到2000年,赶上了下岗潮,被买断了工龄,我50岁‘退休’了……如今孩子工作顺利,外孙也上小学了,我的退休生活也安排得很好。”

最后,高晶说:“生命就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但美好的回忆却可以在心里回放。让我们的生活像静静的山、淡淡的水,安静平稳,偶尔泛出涟漪。”对于我们这些后辈,见证这样一个特殊仪式留下的是心灵振动,余音萦绕。

无论是老师的还是学生的故事,合起来便是人生,就是历史。而这段人生与历史的结合点便是尊师重教。“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个有关“师道尊严”的古代表述,也许是这次聚会最现实的“余音”,或者说是“呼唤”。

学大教育资讯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最快速的中小学教育资讯、图片新闻,跟踪新闻热点和各学校活动内容,以上就是52年后重返铁西区兴工四校小学课堂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